广西天网有害生物防治有限公司
联 系 人:廖经理
电话:0772-3513778
手机:13977228468
邮箱:lztianwang@163.com
地址:柳州市鱼峰区璞石路15号
(阳和工业新区)
网站:www.lztwxs.cn
随着气温不断攀升,各类植物进入生长旺季,与此同时,害虫们也开始猖獗起来,给园林、林业以及农业等领域带来严峻挑战。近期,各地纷纷行动,采取多种创新且有效的手段,积极开展害虫防治工作,全力守护绿色成果与农作物收成。
在城市绿化方面,新密市城市园林绿化中心迈出了生物防治的坚实步伐。随着蛀干害虫天牛、木蠹蛾及食叶害虫秋幕毛虫等病虫害高发期的来临,该市在城区主要道路、廊道及植物园开展生物防治技术。生物防治,即利用物种间的相互关系,以一种生物抑制另一种生物。对于难以用常规药物渗透枝干进行防治的蛀干害虫,新密市选择释放其天敌昆虫。去年春季,府西街作为试点,在国槐上释放管氏肿腿蜂防治天牛,监测显示天牛发生率大幅降低,苗木健康指数显著提升,生态平衡得到有效维护。今年,新密市进一步完善生物防治体系,在重点区域悬挂特制虫卡,共计投放管氏肿腿蜂 1300 管(每管约 100 头)、周氏啮小蜂 346 管(每管约 5000 头)。这些天敌昆虫破卡而出后,便能凭借气味和振动主动搜寻目标害虫,精准实施靶向治理。相较于传统化学农药防治,该技术生态环保,不污染空气、土壤和水源,避免了农药残留风险,有力保护了城市生物多样性。新密市园林养护由此从 “被动消杀” 迈向 “主动防御”,既降低了养护成本,又彰显了生态环保理念 。
商洛市城管局市政园林管理处则借助科技力量,创新应用无人机技术开展丹江公园绿化病虫害专项防治工作。5 月 9 日至 12 日,针对春季巡查中发现的蚜虫、天牛等虫害及白粉病、褐斑病等病虫害,选取丹江公园望江楼东段 8.23 万平方米绿地作为试验段进行 “飞防”。对高大乔木启用无人机按航线高空喷雾,智能系统随速高调节药量,并通过高清摄像头同步采集生长数据,同时配合人工摘除虫卵、修剪病枝、清理落叶等物理防治手段,对小乔灌木采用 “高压喷雾 + 灌根” 立体防治,全面消除病虫害滋生环境。后续,市政园林管理处将密切观察试验段防治效果,若成效显著,将逐步推广喷药防治,进一步提升城市绿化精细化管理水平。
在林业领域,丹寨县为全面提升松材线虫病疫情防控能力,采取 “清理死树 + 诱捕器” 的防控技术模式,重点治理媒介昆虫松褐天牛。松材线虫病被称为松树的 “癌症” 和 “禽流感”,通过松褐天牛传播,具有致病性强、死树快、传播迅速、防治难度大等特点。丹寨县技术人员在龙泉镇五里坝区松林间,按照科学规范安装诱捕器,挂诱捕器的时间选在 4 月下旬到五月初,高度离地面 1.5 米,间隔 150 米,且选择通风处,以保证诱捕效果。通过这一防控模式,丹寨县实现了松褐天牛成虫数、发生面积和病死树数量 “三下降”。2024 年,全县松褐天牛轻度发生面积 1.76 万亩,收集松褐天牛成虫 968 只,同比下降 54%,共清理枯死松树 76 株,经取样镜检均未发现松材线虫活体。接下来,丹寨县将定期检测诱捕器,每过一个月登记诱捕天牛数量,每两个月更换诱芯,同时加大执法与宣传力度,守护全县 32 万亩松林安全。
乌鲁木齐市也启动了春季食叶性林业有害生物飞机防治工作(简称 “飞防”)。5 月 8 日,一架直升机在红光山景区上空作业,为全市各大公园、周边荒山绿化基地等六大区域约 10 万亩林木喷洒药剂。相较于传统人工防治,该直升机单架次可携带无公害药剂 800 公斤,单次作业面积 1500 亩,既节约时间,又能实现高效、准确施药。此次飞防主要针对春尺蠖(俗称吊死鬼)、桑褶翅尺蠖、杨梦尼夜蛾等食叶性害虫,飞防前,各区(县)已通过灯诱、涂白等方式进行物理防治。预计飞防 3 - 7 天,虫口减退率可达 85% 。不过,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提醒,飞防区域居民及单位需做好饮用水和家禽、家畜、养殖蜜蜂等安全保护管理,关好门窗,勿在飞防区域内挖食野菜及户外晾晒食物。
农业生产同样面临害虫威胁,当前青岛市小麦正值扬花期并陆续进入灌浆期,这既是产量形成关键期,也是病虫害防治关键期。今年,青岛市级财政统筹安排小麦 “一喷三防” 资金 3055 万元,全市已完成 “一喷三防” 面积 254 万余亩,超七成,力争 5 月中旬实现全市小麦 “一喷三防” 全覆盖。“一喷三防” 是将杀菌剂、杀虫剂、植物生长调节剂、叶面肥等混配,通过一次喷药达到防病治虫、防干热风、防早衰目的,最终增加小麦千粒重。在平度市蓼兰镇青丰种子合作社生产基地,六台无人机组成一排为麦田喷洒药剂。机手轻点触控屏,搭载智能模块的 T100 植保无人机就能完成田间扫描,实时生成施肥 “处方”。此外,青岛市农业农村局联合财政局成立 5 个工作推进组,深入田间地头指导作业,组织千余名农技人员查看苗情、开展病虫害防治技术指导及宣传培训,发放明白纸 3 万余份,并组织农用无人驾驶航空器植保技能大赛,培训飞防操作人员 1500 人次,全力保障小麦生长,确保夏粮丰收。
瓜果种植也遭受着害虫困扰。瓜实蝇雌虫产卵于幼嫩瓜果内,一年发生 5 - 8 代,世代重叠,防控难度大。日前,在广西北海市银海区孙东村召开的 “重大入侵害虫瓜实蝇区域减灾联防联控技术示范现场观摩会” 上,展示了一系列科研成果。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等 9 家单位联合攻关,研发出驱避和引诱的瓜实蝇 “推 — 拉” 组合技术,清洁田园、弃瓜集中处理和酵素返田的生态循环处理技术等防治方法,对瓜实蝇的综合防治效果达到 90% 以上,显著优于化学防控技术,符合绿色植保发展理念。
从城市园林到广袤森林,再到田间地头与瓜果种植园,各地正积极探索、大胆实践,运用生物防治、科技赋能、生态治理等多种手段,打响害虫防治攻坚战,为生态环境、林业资源与农业生产筑牢坚实防线。未来,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与经验的持续积累,害虫防治工作有望取得更显著成效,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。